近年来,沁阳市按照“党政负责、民政牵头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”的原则,创新工作方法,强化工作举措,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,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。 一是健全三级体系,筑牢组织保障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了1个市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、13个乡(镇)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,配备了339个村(社区)儿童主任,形成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”的市乡村三级未保工作格局。 二是凝聚多方力量,构建安全防线。切实强化校园、司法、社会、家庭、网络、政府“六个保护”,持续强化乡镇、村街未保工作站及儿童之家建设,搭建未保工作平台;健全完善学生欺凌防控、预防侵害、关爱帮扶等体制机制;开展法律宣传进学校、进社区和“法佑春蕾”活动,积极推行“12345暖暖帮教模式”;向全市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市图书馆、博物馆、朱载堉纪念馆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场馆,并组织开展系列文体活动;扎实开展“清朗”系列行动,加强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统一监管系统建设,形成齐抓共管、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。 三是聚焦六个群体,兜牢救助底线。聚焦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、艾滋病感染儿童、困境儿童、流浪乞讨儿童、农村留守儿童等6个特殊群体,全面落实分类兜底保障政策。2022年,共为143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养育金153万元;对81名无法入学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、探访慰问、康复指导等活动。 四是开展丰富活动,助力健康成长。组织各单位、群团组织、志愿者,开展留守儿童防溺水和防疫情主题教育、“未成年人反欺凌”讲座、历史文化传承、“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”等系列活动300余次。在疫情期间,开展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、心理压力疏导等线上直播讲座20余次,惠及未成年人1万余人次。钉钉线上“留守不孤单”关爱活动和“民政献爱、童心向党”走进特殊教育关爱保护活动等多次被民政部“中国儿童福利”微信公众号和《中国社会报》报道。
|